在这个春意渐浓的四月,香港见证了一场历史性跨界合作的诞生。由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AALCO – HKRAC)主办,联同 香港建筑师学会 (HKIA) 、香港工程师学会 (HKIE)、香港测量师学会 (HKIS) 协办,并获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香港律师会 (The Law Society of Hong Kong) 及 香港大律师公会 (HKBA) 支持的「建筑业付款保障审裁培训课程」,于 4 月 5日至 13 日 在香港前终审法院审案的历史建筑物举行,并邀请了香港、内地及马来西亚的法律及建造专业界精英共同参与。这不仅是一项专业培训,更是一场制度革新的启动仪式。

活动开场由 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主任陈晓峰 律师, BBS,MH,JP 主持 ,并在欢迎词中感谢各界支持,特别指出这次课程的参与者来自不同界别,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结合」。他说:「如果这班人做得好,审裁制度可以一路推到一带一路 150多个国家,让香港优化的制度走出去。」

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女士, JP在开幕致辞时表示:「这件事,我们等了超过20年。」她指的是《建筑业付款保障条例》(SOP)的诞生与实施。香港的业界人士自2011年起就一直要求制订付款保障法例。SOP旨在协力解决付款问题,使香港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和新西兰等其他司法管辖区看齐,并将于2025年8月28日起正式生效,为建造业建立一套法定的付款保障机制。宁局长指出:「这不仅是一个法律框架,而是一项变革性的举措,旨在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包括延迟支付、欠款纠纷及工资拖欠等。」她更指出,这项制度将引入「一个快捷、具成本效益的审裁机制」,促进行业的公平、稳定与问责。她特别感谢AALCO – HKRAC及 各专业学会的共同筹办,认为这次活动展现了公私营、跨专业的协作精神,并表示:「我期待看到,这次课程能为我们行业注入新的能量与专业力量。」

来自中国建纬研究院朱树英院长在致辞中坦言:「这样的课程,在内地或马来西亚都很难做到。要建筑师、工程师、测量师与律师几个界别走在一起,本身已经极不容易,而香港今天做到了!」朱院长指出,香港这次的审裁培训是一次「制度输出的示范」,他说:「这不单是香港的制度探索,更是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参考样本。」他透露,内地目前正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化的「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但整合不同界别、制定统一标准的道路仍然漫长。他敬佩香港能以立法方式推行SOP,并向与会者介绍了内地近期有关《施工合同》和争议评审条款的最新修订进展。

从马来西亚专程来港参与分享教学的上诉法院及专注处理建筑业问题的建造业法院 李瑞成大法官(The Hon Justice Dato Lee Swee Seng) 指出:「法律是改变文化、改变社会,甚至改变国际秩序的工具。」 他指出, 「 审裁者不仅要具备技术能力,更要有 『 诚信、正直与快速决策的能力 』,因为你不能说今天心情不好、明天没有灵感,审裁是有时限、有责任的。」他又指出SOP不只是解决工程的付款问题,而是可以把这套制度一路推到一带一路,让香港在国际工程纠纷处理上扮演关键角色。」他鼓励学员:「你们今天来上课,放弃了周末,其实是选择了一条改变行业的路。这四天课程结束后,你们会成为更好的人,也会成为推动公平与正义的火种!」

这次课程的参与者来自各行各业,当中不乏拥有双学位的建筑师兼律师、工程师兼仲裁员 、测量师,会场中彷佛是一个浓缩版的建筑法治生态圈。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刘文君女士,CStJ, JP指出,尽管目前投身审裁工作的建筑师人数不多,却正显示出行业的成长潜力。她表示:「我们只有少数建筑师担任审裁员,这正说明我们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透过跨界学习与合作,我们能提升解决争议的能力,为建造业带来更大的透明度与公平性。」

测量师学会会长梁志添测量师则指出,测量师虽常「身处幕后」,但其在合约估值、付款认证及量化分析方面的专业能力,正是裁决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表示:「测量师的专业强项正好对应审裁的核心需要。我们在合约管理与量化分析上的经验,能将复杂的现场事实化为可执行的证据,这正是强化审裁公正性的根基。」

工程师学会会长马绍祥工程师,GBS, JP则从制度层面给予肯定:「这是一个关键时刻,SOP推出前夕的这项培训,正好让我们工程界为未来的争议处理制度做好准备。作为工程专业,我们全力支持这项以效率为核心的制度改革。」

香港以坚实的制度与专业精神,打造一个公平、快速、有效的建造业争议解决新时代。从课程开始,审裁制度不再只是法律文件上的规定,而是由一群有志之士,逐步落实的实践工程。